全国
热线
公司网址:http://www.llamri.com
全国
热线
学术交流 ACADEMIC EXCHANGE
《城市“文化客厅”的践行者》

有望成为苏州文化创意产业首家上市企业的“和氏”,是一个创作“馆”的企业,有着“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展览工程一级资质企业”的两块金字招牌。

“和氏”名字的由来,似与“和氏璧”有关,其实不是。也并不深奥,只是十年前,年轻气盛,从媒体辞职转行的张郁,和三个有着十五六年交情、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觉着“合适”,便在一起谋划干起了事业,于是取谐音有了“和氏”——国际九游会。

创业之初,只是基于大家直觉上的合适。再后来,“和氏”的迅速崛起印证了四个人的合作真的“合适不过”!起步于平面设计的“和氏”,在四个人的全心付出和智慧激荡下,成功地拓展为国内主题信息传播型博物馆的倡导者,转型为项目创意策划、设计施工的一站式践行者,创新整合出完美的“馆创作”文化产业链,从而成为业界首个进入上市辅导期的企业。

张郁,作为“和氏”前后承接的大小120多个项目的总创作师,以其活跃的思维、创新的理念,和他的“和氏”团队在新兴的“馆”产业和文化创意市场中风生水起。


“馆创作”文化激活创意理想

张郁和他的“和氏”团队介入“馆”行业并脱颖而出的转折点,是在2007年。

为迎接2008奥运年,中国汉办拟在孔子学院总部建一个面向海外青少年介绍中国文化的“中国文化体验中心”主题博物馆。

传统博物馆的基本功能是“收、藏、展”,可“中国文化”题目之大,中国文化之博大精深,令应邀开展论证、规划的一大批清华、北大、北京电影学院等的专家学者以及远道而来的意大利著名布展设计师们难以下手,历时两年都没有拿出方案来。

张郁从业界得到消息后,仅仅用了两天时间,就做了一份概念方案,一次汇报就通过了。其实,这个破题的妙计,在张郁看来就是换个思路的问题。中国文化可以是很深奥的学术问题,更可以是娓娓道来浸润在生活里的情趣。有朋自远方来,国际九游会要介绍的,不就是这些吗?

于是,由“和氏”营造的一个空间承载的纪录片式的新型博物馆,跃然呈现在孔子学院总部,这是“和氏”的一次博物馆创作思路的转型,更是一次博物馆功能转型的有益尝试,令业界同行刮目。


传播理念植入“馆创作”

建一个博物馆是容易的,但要活化文化并不容易,换句话说,如何以博物馆为载体,激活文化、成就美学体验经济,是张郁在“馆创作”中一直思考的方向。

初战告捷。张郁由此认为,传统纯学术化的博物馆是可以华美转身为文化传播、文化体验和文化复活的载体的,是可以从学者变成生动讲述者的。

而如何将传播理念进一步植入“馆创作”,提升主题博物馆功能,聚合文化体验、时尚消费和旅游休闲多元功能,成就“文化会客厅”的概念,在张郁日后的创作中逐渐清晰起来。其后,张郁与复旦大学共同展开了“博物馆功能、内涵、表现形式转型”的课题研究,担当了复旦大学博物馆客座研究员和复旦文博系在国内首个设立的科研与教学实践基地的创作实践指导。

积累了多年的创作经验和学术研究,张郁在国内率先提出了第二代信息传播型博物馆的创作理念,即坚持以空间为媒介载体、以信息传播为目的、强调文化激活与体验,践行“文化造城”。“和氏”设计承建的位于山东烟台招远的中国黄金博物馆,可以说是国内聚合旅游效应的此类博物馆的先河之作。

整个黄金博物馆犹如一篇散文,形散而神聚,在馆里,陈设的物品超越了物本身,它们更是文化的叙述者、情节的参与者,在参观者行走的一个小时内,生动传递着黄金背后的故事。“这是一次可以实现人与黄金对话的祈福旅程,更是一篇有关黄金的故事,而不仅止于一件件纯粹的黄金物品。”南通博物院院长参观后,对中国黄金博物馆大加赞赏:“黄金博物馆破解了我思考三十多年的问题,就是博物馆如何能更生动形象。”

以此为契机,张郁和他的“和氏”团队继而以崭新思维完成了矿区、矿井改造以及淘金小镇的设计建设,塑造了“矿工之家”主题休闲区,由此形成了完整的中国黄金生态文化旅游区,成就了中国黄金旅游的龙头,为烟台招远打造出在全国独具魅力而不可复制的城市文化体验功能区。

这次成功的尝试,以张郁为核心之一的“和氏”为我国文化旅游、文化体验经济找到了真正可以落地的物化载体——现代新型博物馆。此后,张郁创作的中国漕运博物馆、中国银耳博物馆等一系列现代新型博物馆,以各具风华的身姿先后出现在全国各地,激活着中华文化记忆,辐射带动着区域文化体验经济的发展。


构建鲜活的城市“文化客厅”

“和氏”承建的位于无锡惠山古镇的中国泥人博物馆,以空间美学理念成功激活古老技艺,为“新型博物馆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提供了全新的范本,核心支撑起惠山古镇的文态,吸引了每日如织的参观人流,成就了惠山古镇不同于其他江南古镇的个性底蕴。

中国漕运博物馆则使淮安原本冷清的漕运总督府遗址,成为江苏省城市文化遗址保护与利用的标杆和运河申遗的领头文化项目之一,极大促进了城市文化消费。四川文博协会、旅游文化协会副会长李作民对此评价说,“国内漕运主题的馆,不是只有这一个,但这是讲得最明白、最精彩的一个。这个漕运馆做得像舟一样,载起人们穿越历史的兴趣。”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中国漕运博物馆真的有点像空间承载的“百家讲坛。”张郁说,“参观、旅游本就是非常态的生活,博物馆的物是演员,参观者也是演员,这就对了,就是活化了的文化体验。这就具有唯一性,不可比拟性。”

这种创造“文化客厅”的创作思维被张郁衍生到了城市功能区的规划设计中。甘肃天水的“中国二十四节气生态公园”就是一次有价值的尝试——将城市文化内涵注入城市功能区规划设计中,使原本一处平凡不过的城市景观,蝶化为天水城市规划格局的文化生态功能聚核区。该项目被业界誉为城市生态功能区规划中可兹探讨的“天水模式”。

“和氏”新近中标承担的成都市规划馆和武汉市规划馆都是投资过亿的项目,张郁将在创作过程中,改变传统规划馆的模式,构建出鲜活的城市“文化客厅”。

作为城市“文化客厅”的践行者,张郁的成功在于始终尝试着以传播思维和常识心态去破解课题。他和他的“和氏”团队努力着为更多的地方找到个性化的文化表情,让人们可以轻松体验和探索一座城市或者一个区域的文化记忆之美!

—— 2013-01-17